11月16-17日,中國(增城)絲苗米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東增城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市及增城區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育種企業等領導專家300余人參會。作為此次大會指導單位,科技發展中心黨委書記李巖出席會議。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有重要意義。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示范區、先行地,農業科技創新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著力打造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稻米產業,尤其是在廣東絲苗米產業上的探索和發展成效明顯。大會通過灣區種質數字港首次發布了絲苗米種質分析數據,包括1000億條組學遺傳距離、2000多萬個多態性位點等,初步找到了廣東絲苗米優質品質相關的功能基因。會議還舉行了科技成果“進園入縣”簽約儀式和專家論壇等活動。會上,李巖書記強調,廣東絲苗米產業是“小米?!贝鸷兔类l村“大豐景”的靚麗名片,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加強科技創新支撐。一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科技創新效能,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制度生態體系。二要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從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出發,針對產業鏈的斷點、通點、難點、堵點進行科技攻關,促進上中下游各環節的研發力量協同創新、聯合作戰。三要提升絲苗米產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雙地標農產品的優勢,深挖科技和文化內涵,加強對地理標志、區域公用及企業品牌的培育保護,不斷健全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和鄉村產業振興。

參會期間,李巖書記一行到華南農業大學開展調研,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李鳳亮、副校長仇榮亮、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陪同調研。調研組先后參觀了農業農村部水田農業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增城教學科研基地,實地觀看了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無人機裝備、無人農場的作業展示,查看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廣州)分中心DUS測試、繁殖材料保藏及項目建設情況。隨后,調研組聽取了華南農業大學農業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實施進展以及科企合作機制創新、植物新品種保護和測試等進展情況,并給予了充分肯定。了解到面臨的農業體制機制障礙、智慧農業研發技術瓶頸,李巖書記強調,針對卡點難點問題,要從技術措施、考核辦法、長效機制等方面系統謀劃提質增效的方案,認真總結探索管理辦法,充分發揮成果轉化優勢,以點帶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下一步,中心將與華南農業大學加強合作,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持續推進測試機構建設,助力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服務種業振興和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此外,調研組還現場觀摩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分中心晚稻科研試驗基地。
